3月12日下午,人工智能学院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会议围绕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管理优化、校企合作深化等关键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为学院未来发展谋篇布局。学校理事长黄平、副校长兼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刘世忠出席会议并讲话,人工智能学院全体教师及辅导员参加会议。

刘世忠副校长对2025年工作规划进行了全面汇报。报告围绕"质量立院、特色强院、创新兴院"总体思路,以"三全育人"体系构建为抓手,系统部署年度重点工作

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学院始终坚持质量立校根本原则,着力强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常态化听课督导制度,持续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规范。下一步集中力量推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群建设工程,有序开展新专业设置论证与申报工作,协同产业学院骨干教师队伍共建产教融合型课程资源矩阵。创新构建智能化智慧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示范项目体系建设,系统实施"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培育工程,建立健全科研竞赛项目全生命周期孵化管理体系。
在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学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深入开展安全教育工作,切实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二是系统实施心理健康护航工程,健全心理危机预防干预机制;三是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实施学生干部能力提升计划;四是强化思想政治引领作用,构建"三全育人"格局,培育勤学善思的优良学风;五是严格执行国家资助政策,精准实施奖助学金评审发放工作;六是深化实践育人体系建设,组织开展职业发展指导与就业能力提升专项行动,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专题研讨环节,与会老师们积极建言献策。




黄平理事长在总结讲话中强调人工智能学院依托校企联合办学,共筑产业学院协同育人,办学模式灵活创新。他指出人工智能学院全体教职工要勇担产业学院六大使命:一是筑安全根基,育产业素养。学生管理应以学生安全为底线,以学生基本习惯养成为要求,力争学生素养匹配企业需求,创新产业学院学生管理。二是依规筑基,产教协同。以国家、教育部等相关教学要求为基础,虚心向企业学习,深入了解行业企业要求,寻找平衡点,依法依规创新办学。三是双核驱动,提升学院竞争力。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真实场景项目式教学,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与知识迁移能力。建立健全教师成长激励机制,通过实施"双师型"教师培育工程,全面提升产业学院师资队伍专业化水平。四是全链孵化,赛教融合,铸产业学院品牌。通过构建"选拔-培育-展示"全链条人才孵化体系,实施"双师+名企导师"联合培养,打造技术技能复合型人才标杆;建立"赛教融合"机制,将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行业创新竞赛标准融入日常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比赛,通过参赛获奖彰显育人质量。五是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双服务"育人体系。校企共建"校中厂"实训基地、"厂中校"教学工场,实施校企双导师制,推动教育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多元模式,既服务学生职业发展,又服务产业升级需求,实现校企命运共同体建设。六是植入实战项目,创新工学一体,教育链与产业链共赢。通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构建"项目驱动"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参与项目推进全流程中掌握核心技术;建立"企业项目收益反哺教育"机制,将项目转化收益用于更新实训设备、设立奖学金,形成产教循环发展,真正实现教育链与产业链的共赢发展。

此次会议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规划了人工智能学院2025年发展蓝图,精准锚定了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战略目标。全体与会同志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根本遵循,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着力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体系,协同联动、合力攻坚,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扎实推进教育教学质量与科研创新能力双提升工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德才兼备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高端人才提供坚实保障。
一审|刘世忠
二审|黄业雄
图片|吴政策
文字|黄业雄 赵亭亭